今年是毛澤東題詞“向雷鋒同志學習”60周年,雷鋒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。隨著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的深入,金錢與道德的沖突日益顯現,“彭宇案”中法官王浩的一句“不是你撞的那你為什么要去扶她?”更是一度讓“扶不扶”如此簡單的選擇題成了道德難題。應該肯定,今天學雷鋒仍在傳承創新,遍地開花,如疫情期間有人免費分發體溫計和藥品等;同時,“扶不扶”的猶豫和時代的特征更顯雷鋒精神的珍貴和必要。
要堅持做好事。雷鋒精神特點之一是“一輩子做好事,不做壞事”。雷鋒的每件事跡談不上驚天動地,但一件件匯集、一代代傳承,鑄就了精神豐碑。寧波有個“順其自然”,截至2022年11月已經連續24年捐款累計達1469萬元。至今仍不知其真名實姓。嵊州有個沈紅平,很普通的人,開小籠包店十余年來,共送出各種愛心小籠包20余萬只,入選中國好人榜,今年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。他們就是今天學雷鋒做好事的標兵。
要有工匠精神。雷鋒精神另一層深刻的現實意義是在“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”,現在可解讀為“工匠精神”。這種精神的“剛需”性在當今日益凸顯?!疤旎ò濉奔壍?022年度“感動中國”年度人物錢七虎,為國防隱姓埋名16年,還捐助困難學生584位,捐款累計超過1800萬元。紹興201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評選“紹興工匠”,至今共評出了319名各行業“紹興工匠”。(紹興晚報 2月25日)。這些人是工匠精神的典范,是雷鋒精神在今天的生動體現。
要與時俱進?!俺霾钜磺Ю?,好事做了一火車”的雷鋒精神需要傳承,也要創新新式。今天的雷鋒精神多了一個新名詞“志愿者”。如遍布各地的救援隊,為政府分擔、為社會不辭辛勞,無私奉獻。還有志愿服務隊,走村串戶,扶老助殘,幫困解難,便民利民送溫暖,為社會作貢獻。他們“贈人玫瑰、手有余香”,彰顯了理想信念、愛心善意、責任擔當,傳遞了正能量。他們是新時代的雷鋒,我們應該創新學雷鋒形式。
學雷鋒紀念日只有一天,但學雷鋒之義舉人所共需,是社會的潤滑劑,故是永恒的。在中國,60年一甲子。時代在變但雷鋒精神不變,政府和媒體應繼續不斷大力宣傳好人好事,樹立典型,如上述人物;人們見賢思齊,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。
作者:周國梁編輯:黃靖芳